![]() 可攜式電腦設備
专利摘要:
一種可攜式電腦設備包含顯示模組、主機模組、轉軸機構及天線。顯示模組具有第一樞接側,包含顯示裝置與第一及第二上蓋件。第二上蓋件連接於第一上蓋件以共同容置顯示裝置。主機模組具有第二樞接側,包含主機裝置與第一及第二下蓋件。主機裝置電連接於顯示裝置。第二下蓋件連接於第一下蓋件以共同容置主機裝置。轉軸機構分別樞接於第一與第二上蓋件之其中之一對應第一樞接側之位置上及第一與第二下蓋件之其中之一對應第二樞接側之位置上。天線電連接於主機裝置且一體成型於轉軸機構上或於第一及第二樞接側之其中之一上。 公开号:TW201321933A 申请号:TW100143994 申请日:2011-11-30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Kuan-Hsueh Tseng;Yu-Yu Chiang;Kuo-Lun Huang;Shang-Ching Tseng;Sheng-Chih Sun;Chi Ho 申请人:Wistron Neweb Corp; IPC主号:G06F1-00
专利说明:
可攜式電腦設備 本發明關於一種可攜式電腦設備,尤指一種將天線一體成型於轉軸機構上或是於顯示模組之第一樞接側以及主機模組之第二樞接側之其中之一上的可攜式電腦設備。 就具有無線訊號傳輸功能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如筆記型電腦等)來說,其所裝設之天線通常係設置於在可攜式電腦設備上用來容置顯示面板之殼體(通常由非金屬材質組成)之上端區域中,藉以避開可攜式電腦設備上之金屬區域對天線收發訊號的影響。然而,由於天線具有一定的體積,因此,在殼體之上端區域中就必須額外設計出相對應的天線容置結構來設置天線,但在現今可攜式電腦設備強調輕薄短小的潮流下,上述天線配置係不利於可攜式電腦設備薄型化的應用,並會導致可攜式電腦設備在結構設計與空間規劃上出現諸多的限制,再加上若可攜式電腦設備是採用全金屬外殼之設計,則上述需額外配置之天線容置結構就會影響到可攜式電腦設備之整體外觀質感。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將天線一體成型於轉軸機構上或是於顯示模組之第一樞接側以及主機模組之第二樞接側之其中之一上的可攜式電腦設備,藉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包含一顯示模組、一主機模組、至少一轉軸機構,以及一天線。該顯示模組具有一第一樞接側,該顯示模組包含一第一上蓋件、一顯示裝置,以及一第二上蓋件。該顯示裝置設置於該第一上蓋件上。該第二上蓋件連接於該第一上蓋件以共同容置該顯示裝置。該主機模組具有一第二樞接側,該主機模組包含一第一下蓋件、一主機裝置,以及一第二下蓋件。該主機裝置設置於該第一下蓋件上且電連接於該顯示裝置。該第二下蓋件連接於該第一下蓋件以共同容置該主機裝置。該轉軸機構分別樞接於該第一上蓋件與該第二上蓋件之至少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一樞接側之位置上以及該第一下蓋件與該第二下蓋件之至少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二樞接側之位置上,用來使該顯示模組可樞轉地疊合於該主機模組上或相對於該主機模組展開。該天線電連接於該主機裝置,且一體成型於該轉軸機構上或於該第一樞接側以及該第二樞接側之其中之一上。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天線直接與轉軸機構一體成型的設計,以取代可攜式電腦設備需額外配置有天線容置結構之設計,藉以有效地縮減天線在可攜式電腦設備之殼體元件上所需佔用的結構空間,從而提昇可攜式電腦設備在結構空間規劃上的設計彈性以及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及之天線容置結構會影響可攜式電腦設備之整體外觀質感的問題。除此之外,透過改將天線一體成型於顯示模組或主機模組之樞接側上之設計,本發明也可進一步地應用在大尺寸天線上。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實施方式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其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之立體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可攜式電腦設備10包含一顯示模組12、一主機模組14、至少一轉軸機構16(於第1圖中顯示二個),以及一天線18。顯示模組12具有一第一樞接側S1,顯示模組12包含一第一上蓋件20、一顯示裝置22,以及一第二上蓋件24。顯示裝置22係設置於第一上蓋件20上,用來提供影像顯示功能,而第二上蓋件24則是連接於第一上蓋件20以共同容置顯示裝置22,以供固定及保護顯示裝置22之用。主機模組14具有一第二樞接側S2,主機模組14包含一第一下蓋件26、一主機裝置28,以及一第二下蓋件30。主機裝置28係設置於第一下蓋件26上且電連接於顯示裝置22以控制顯示裝置22之影像顯示,主機裝置28係可包含一般常見之可攜式電腦主機元件,如鍵盤、主機板、中央處理器等,其相關說明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第二下蓋件30係連接於第一下蓋件26以共同容置主機裝置28,以供固定及保護主機裝置28之用。上述第一上蓋件20、第二上蓋件24、第一下蓋件26,以及第二下蓋件30係可較佳地由金屬材質所組成,從而達到可攜式電腦設備10可具有全金屬外殼的目的。 以下係針對轉軸機構16以及天線18進行說明。首先,在轉軸機構16之設計上,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2圖,第2圖為第1圖之可攜式電腦設備10沿剖面線A-A’之剖面簡示圖,其中為求簡化說明,第2圖中之顯示模組12以及主機模組14與轉軸機構16內之元件繪示以及彼此之間的元件樞接關係僅以簡圖示意之。如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轉軸機構16包含一轉軸32以及一轉軸保護蓋34,在此實施例中,轉軸保護蓋34係較佳地以一體成型之方式(如嵌入射出等)設置於第二下蓋件30上,轉軸保護蓋34用來覆蓋轉軸32,以供保護轉軸32及防塵之用,其中轉軸保護蓋34係較佳地由非金屬材質(如塑膠材質等)所組成。轉軸32係分別樞接於第一上蓋件20與第二上蓋件24之至少其中之一對應第一樞接側S1之位置上以及第一下蓋件26與第二下蓋件30之至少其中之一對應第二樞接側S2之位置上,也就是說,在轉軸32與第一上蓋件20以及第二上蓋件24之樞接上,轉軸32係可同時與第一上蓋件20以及第二上蓋件24相樞接,或者是僅與第一上蓋件20或第二上蓋件24相樞接,而在轉軸32與第一下蓋件26以及第二下蓋件30之樞接上,轉軸32亦可同時與第一下蓋件26以及第二下蓋件30相樞接,或者是僅與第一下蓋件26或第二下蓋件30相樞接,至於採用何種樞接方式,其端視可攜式電腦設備10之實際應用而定,此外,轉軸32與第一上蓋件20、第二上蓋件24、第一下蓋件26以及第二下蓋件30之間的樞接,其係可採用一般常見應用於具有開合功能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上的轉軸樞接設計,故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可攜式電腦設備10係可利用轉軸機構16之轉軸32分別樞接於顯示模組12之第一樞接側S1以及主機模組14之第二樞接側S2之方式,以使顯示模組12可相對主機模組14樞轉,藉此,顯示模組12即可根據使用者之使用需求,選擇性地疊合於主機模組14上以便使用者攜帶或收納,或是相對於主機模組14展開以便使用者進行相關操作(如文書處理、影像播放等)。 接著,在天線18之結構成型上,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3圖,第3圖為天線18形成於第2圖之轉軸保護蓋34上之立體示意圖。如第1圖以及第3圖所示,天線18係沿著轉軸保護蓋34之結構輪廓與轉軸保護蓋34一體成型,在此實施例中,天線18較佳地以雷射直接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方式形成於轉軸保護蓋34之一外表面35上,簡言之,可先使用雷射在轉軸保護蓋34之外表面35上產生對應天線18之形狀的活化層,接著再使用電鍍製程以附著金屬材料於此活化層上,藉此,即可使天線18沿著外表面35之表面輪廓形成在轉軸保護蓋34上。如此一來,透過上述天線18與轉軸保護蓋34一體成型之設計,本發明即可有效地縮減天線18在可攜式電腦設備10之殼體元件(即第一上蓋件20、第二上蓋件24、第一下蓋件26,以及第二下蓋件30)上所需佔用的空間,從而提昇可攜式電腦設備10在結構空間規劃上的設計彈性以及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及之天線容置結構會影響可攜式電腦設備之整體外觀質感的問題。 需注意的是,可攜式電腦設備10亦可採用其他具有相同成型效果之一體成型製程,如移印(Pad Printing)、嵌入射出(Insert Molding),或銀漿印刷等,換言之,只要是可使天線18沿轉軸保護蓋34之結構輪廓與轉軸保護蓋34一體成型之製程,均可應用於本發明中。上述天線18之形成位置係可不限於如第3圖所示之轉軸保護蓋34之外表面35的曲面區段上,其亦可根據可攜式電腦設備10之實際應用而選擇性地改形成於轉軸保護蓋34之外表面35的側邊平面區段上,或是改形成於轉軸保護蓋34之之一內壁(未顯示於圖式中)上。 除此之外,轉軸保護蓋與第二下蓋件之間的連接亦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一體成型之方式,舉例來說,請參閱第4圖,其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之一轉軸保護蓋34’設置於第二下蓋件30上之剖面簡示圖,第4圖中之元件與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及之元件編號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結構,於此不再贅述。可攜式電腦設備10’與可攜式電腦設備10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轉軸保護蓋與第二下蓋件之間的連接設計。如第4圖所示,轉軸保護蓋34’係可拆卸地設置於第二下蓋件30上,換句話說,在此實施例中,轉軸保護蓋34’係可為獨立設置之一外觀件而可拆卸地組裝於第二下蓋件30上,從而發揮保護轉軸32以及提供給天線18所需之成型空間的功效,至於天線18與轉軸保護蓋34’一體成型之設計,其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本發明之轉軸保護蓋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所述之一體成型或可拆卸地設置於第二下蓋件30上之設計,本發明之轉軸保護蓋亦可改一體成型或可拆卸地設置於第一下蓋件26、第一上蓋件20,或第二上蓋件24上,其相關配置,舉例來說,係可如第5圖、第6圖、第7圖所示,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之一轉軸保護蓋34”與第一下蓋件26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之一轉軸保護蓋34’’’與第一上蓋件20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之一轉軸保護蓋34””與第二上蓋件24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藉此,即可提昇本發明所提供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在配置轉軸保護蓋上之設計彈性,至於其相關衍生變化設計以及其與天線18一體成型之設計,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舉例來說,轉軸保護蓋34”亦可為獨立設置之一外觀件而可拆卸地組裝於第一下蓋件26上,而天線18則是可利用雷射直接成型方式以形成於轉軸保護蓋34”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可利用將天線一體成型於轉軸保護蓋上之設計以達到縮減天線在可攜式電腦設備之殼體元件上所需佔用之空間的目的,本發明亦可改採用將天線形成於顯示模組12之第一樞接側S1或主機模組14之第二樞接側S2上的設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8圖以及第9圖,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0之立體示意圖,第9圖為第8圖之可攜式電腦設備100沿剖面線B-B’之剖面簡示圖,第8圖以及第9圖中之元件與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及之元件編號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結構,於此不再贅述。可攜式電腦設備100與可攜式電腦設備10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天線之形成位置。如第8圖以及第9圖所示,可攜式電腦設備100包含顯示模組12、主機模組14、轉軸機構16,以及一天線102。主機模組14可另包含一外觀件104,在此實施例中,外觀件104係較佳地以一體成型之方式(如嵌入射出等)設置於第二下蓋件30對應第二樞接側S2之位置上,但不受此限,意即外觀件104亦可改以可拆卸之方式組裝於第二下蓋件30上。天線102係沿著外觀件104之結構輪廓形成於外觀件104上,其中天線102之成型方式係可採用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一體成型製程,如雷射直接成型、銀漿印刷、移印,或嵌入射出方式等。如此一來,透過上述天線102直接形成於外觀件104上之設計,除了可達到上述縮減天線佔用空間的目的之外,可攜式電腦設備100可利用外觀件104提供更大的天線成型空間(相較於轉軸機構16所能提供的天線成型空間),藉以使本發明所提供之天線102與第二下蓋件30的整合設計可進一步地應用在大尺寸天線(如近場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天線等)上。 同樣地,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外觀件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所述之一體成型或可拆卸地設置於第二下蓋件30上之設計,本發明之外觀件亦可改一體成型或可拆卸地設置於第一下蓋件26、第一上蓋件20,或第二上蓋件24上,其相關配置,舉例來說,係可如第10圖、第11圖、第12圖所示,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0’之一外觀件104’與第一下蓋件26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0”之一外觀件104”與第一上蓋件20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第12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腦設備100’’’之一外觀件104’’’與第二上蓋件24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藉此,即可提昇本發明所提供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在配置外觀件上之設計彈性,至於其相關衍生變化設計以及其與天線102一體成型之設計,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舉例來說,外觀件104’亦可利用可拆卸之方式組裝於第一下蓋件26上,而天線102則是可利用雷射直接成型方式以形成於外觀件104’上,其中需注意的是,由於外觀件104’之配置位置係對應於一般可攜式電腦設備配置輸出輸入埠(如網路連接埠、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等)的位置(如第10圖所示),因此,外觀件104’除了可提供天線成型空間之外,同時亦可作為輸出輸入埠保護蓋,以進一步地發揮保護可攜式電腦設備100’之輸出輸入埠的功效。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利用天線直接與轉軸機構一體成型的設計,以取代可攜式電腦設備需額外配置有天線容置結構之設計,藉以有效地縮減天線在可攜式電腦設備之殼體元件上所需佔用的結構空間,從而提昇可攜式電腦設備在結構空間規劃上的設計彈性以及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及之天線容置結構會影響可攜式電腦設備之整體外觀質感的問題。除此之外,透過改將天線一體成型於顯示模組或主機模組之樞接側上之設計,本發明也可進一步地應用在大尺寸天線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2...顯示模組 14...主機模組 16...轉軸機構 18、102...天線 20...第一上蓋件 22...顯示裝置 24...第二上蓋件 26...第一下蓋件 28...主機裝置 30...第二下蓋件 32...轉軸 35...外表面 S1...第一樞接側 S2...第二樞接側 10、10’、10”、10’’’、10””、100、100’、100”、100’’’...可攜式電腦設備 34、34’、34”、34’’’、34””...轉軸保護蓋 104、104’、104”、104’’’...外觀件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可攜式電腦設備沿剖面線A-A’之剖面簡示圖。 第3圖為天線形成於第2圖之轉軸保護蓋上之立體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轉軸保護蓋設置於第二下蓋件上之剖面簡示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轉軸保護蓋與第一下蓋件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轉軸保護蓋與第一上蓋件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 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轉軸保護蓋與第二上蓋件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立體示意圖。 第9圖為第8圖之可攜式電腦設備沿剖面線B-B’之剖面簡示圖。 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外觀件與第一下蓋件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 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外觀件與第一上蓋件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 第12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腦設備之外觀件與第二上蓋件一體成型之剖面簡示圖。 10...可攜式電腦設備 12...顯示模組 14...主機模組 16...轉軸機構 18...天線 20...第一上蓋件 22...顯示裝置 24...第二上蓋件 26...第一下蓋件 28...主機裝置 30...第二下蓋件 S1...第一樞接側 S2...第二樞接側
权利要求:
Claims (16) [1] 一種可攜式電腦設備,其包含:一顯示模組,其具有一第一樞接側,該顯示模組包含:一第一上蓋件;一顯示裝置,其設置於該第一上蓋件上;以及一第二上蓋件,其連接於該第一上蓋件以共同容置該顯示裝置;一主機模組,其具有一第二樞接側,該主機模組包含:一第一下蓋件;一主機裝置,其設置於該第一下蓋件上且電連接於該顯示裝置;以及一第二下蓋件,其連接於該第一下蓋件以共同容置該主機裝置;至少一轉軸機構,其分別樞接於該第一上蓋件與該第二上蓋件之至少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一樞接側之位置上以及該第一下蓋件與該第二下蓋件之至少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二樞接側之位置上,用來使該顯示模組可樞轉地疊合於該主機模組上或相對於該主機模組展開;以及一天線,其電連接於該主機裝置,且一體成型於該轉軸機構上或於該第一樞接側以及該第二樞接側之其中之一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轉軸機構包含:一轉軸,其分別樞接於該第一上蓋件與該第二上蓋件之至少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一樞接側之位置上以及該第一下蓋件與該第二下蓋件之至少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二樞接側之位置上;以及一轉軸保護蓋,其設置於該第一上蓋件、該第二上蓋件、該第一下蓋件,或該第二下蓋件上,用來覆蓋該轉軸,該天線係沿著該轉軸保護蓋之結構輪廓與該轉軸保護蓋一體成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天線係以雷射直接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銀漿印刷、移印(Pad Printing),或嵌入射出(Insert Molding)方式與該轉軸保護蓋一體成型。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轉軸保護蓋係一體成型於或可拆卸地設置於該第一上蓋件、該第二上蓋件、該第一下蓋件或該第二下蓋件上。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天線係形成於該轉軸保護蓋之一外表面或一內壁上。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第一上蓋件、該第二上蓋件、該第一下蓋件,以及該第二下蓋件係由金屬材質所組成,該轉軸保護蓋係由非金屬材質所組成。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主機模組另包含:一外觀件,其設置於該第一下蓋件以及該第二下蓋件之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二樞接側之位置上,該天線係沿著該外觀件之結構輪廓形成於該外觀件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天線係以雷射直接成型、銀漿印刷、移印,或嵌入射出方式與該外觀件一體成型。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外觀件係一體成型於或可拆卸地設置於該第一上蓋件以及該第二上蓋件之其中之一上。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天線係形成於該外觀件之一外表面或一內壁上。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第一上蓋件、該第二上蓋件、該第一下蓋件,以及該第二下蓋件係由金屬材質所組成,該外觀件係由非金屬材質所組成。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顯示模組另包含:一外觀件,其設置於該第一上蓋件以及該第二上蓋件之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一樞接側之位置上,該天線係沿著該外觀件之結構輪廓形成於該外觀件上。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天線係以雷射直接成型、銀漿印刷、移印,或嵌入射出方式與該外觀件一體成型。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外觀件係一體成型於或可拆卸地設置於該第一上蓋件以及該第二上蓋件之其中之一上。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天線係形成於該外觀件之一外表面或一內壁上。 [16]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腦設備,其中該第一上蓋件、該第二上蓋件、該第一下蓋件,以及該第二下蓋件係由金屬材質所組成,該外觀件係由非金屬材質所組成。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48878B|2014-08-11|可攜式電腦設備 KR101565270B1|2015-11-02|핸드헬드 컴퓨팅 장치 JP5468685B2|2014-04-09|構成要素アセンブリ TWI437869B|2014-05-11|用於薄型掀蓋式手機之機械設計及元件配置 US9285843B2|2016-03-15|Electronic device KR100985080B1|2010-10-04|표시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2005173509A|2005-06-30|電子装置 JP2006216050A|2006-08-17|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 KR20100029227A|2010-03-16|표시 장치 및 정보 처리 장치 JP6924931B2|2021-08-25|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端子カバー JP2009146267A|2009-07-02|電子機器 JP2007004212A|2007-01-11|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JP2009146269A|2009-07-02|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0190819A|2020-11-26|電子機器 JP5941740B2|2016-06-29|電子装置 CN104918430B|2018-10-12|一种电子设备 JP2012181799A|2012-09-20|コンバーチブル型の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アンテナ性能を向上する方法 JP2009146270A|2009-07-02|電子機器 JP2010066904A|2010-03-25|電子機器 KR101006429B1|2011-01-06|휴대용 컴퓨터의 스피커시스템 및 이에 사용되는스피커유니트 US8233271B2|2012-07-31|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222534A|2006-08-24|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の筐体突き当て構造 JP6361777B2|2018-07-25|カバー US20210240225A1|2021-08-05|Case for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s TWI400029B|2013-06-21|可攜式電子裝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20130135810A1|2013-05-30| US8659886B2|2014-02-25| TWI448878B|2014-08-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CN110571507A|2018-06-05|2019-12-13|宏碁股份有限公司|移动装置及其天线结构|US7184263B1|2005-08-04|2007-02-27|Acer Inc.|Portable computer| JP2008112328A|2006-10-31|2008-05-15|Sony Corp|情報処理装置| WO2011067921A1|2009-12-01|2011-06-09|シャープ株式会社|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TWM412475U|2011-04-08|2011-09-21|Smart Approach Co Ltd|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housing|TWM479586U|2012-05-04|2014-06-01|Ezero Technologies Llc|用於一攜帶型裝置之具有一近場通信能力及天線的支架以及用於一攜帶型裝置之具有一近場通信能力及天線及經調適以用於近場通信之鍵盤的支架| CN105490001B|2016-01-07|2018-07-17|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子装置及其复合天线| CN106058461B|2016-07-22|2019-03-08|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US10768672B2|2016-10-07|2020-09-08|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Insert molded hinge| CN108428994B|2018-03-23|2021-03-02|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便携式电子装置|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3994A|TWI448878B|2011-11-30|2011-11-30|可攜式電腦設備|TW100143994A| TWI448878B|2011-11-30|2011-11-30|可攜式電腦設備| US13/370,321| US8659886B2|2011-11-30|2012-02-10|Portable computer apparatus|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